《祝福》的读后感怎么写?( 五 )


是那个时代断送了祥林嫂,而如今又有多少个祥林嫂被这个时代毁灭 。
前不久,有一个小女孩就亲身经历了一个生命在她旁边悄悄流逝的痛 。一个身材魁梧的人在她面前倒下,而她因为身体瘦小搬不动他,周围迅速迎来一群围观的看客,只是围观,小女孩不停呼救,没有人理睬 。于是她感受到了一个人的体温慢慢下降,下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
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嘛,我们不经审问自己,为什么这些人类本该有的善性,在这些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呢,以前常听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为什么真有这事时我们宁愿当一个看客,选择明哲保身,而不是出手相助呢,如果当我们把这些路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时,我们还会选择看热闹嘛,我们问什么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呢,如果像当时被枪杀的人们,看热闹的人一起齐心,那么革命党人会不会胜利呢,如果把一个困难同时挤压在几个人身上,那么他们必死无疑,而把这些风险大家一起承担,那么后果也许就不是我们看到的那般 。
所以,古往今来,无论社会在怎样的发展,科技有多么的先进,对于我们们来说,都是冰冷的 。只有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人们之间不再那么冷漠,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

《祝福》的读后感怎么写?


上中学时,喜欢读鲁迅小说 。最近重新看了《祝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祥林嫂的悲剧,是对封建势力的控诉 。鲁迅的一生,是与千百万劳苦大众站在一道的,这一点,在《祝福》里面反映的很明显 。
一般人阅读文学作品,常常是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它 。要是作一下角色互换,如果我们是鲁镇村子里的一个人,我们会对祥林嫂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如果我们就是祥林嫂本人,面对那么多的精神苦难和身体苦难会怎样?自己又希望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很多人就是鲁迅笔下的“无聊的看客”,对同一阶层的祥林嫂的死也是那么的无所谓!很多人也不过是把祥林嫂当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鲁镇人对祥林嫂的痛苦是又冷又尖的鄙视与戏笑,这是一种对他人痛苦的麻木冷漠 。
经典作品可以穿透时间与空间直达今天,是培育、增加了我们的人文素养,看到愚昧的人的原型下值得尊敬的痛苦,也剖析自己认出我们的原型而涌出悲天悯人的情怀,理解人世间的痛苦 。那么这思想的成长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想人们若都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去与之交往,不管是同事间朋友间两辈间一定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缠、伤害,而多了人性化的理解关怀,当然我们的理解是在法律与道德的范畴内 。
一个人如果不懂爱别人,不去资助受难的人们,不同情弱者,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低级的人 。从鲁迅作品中,要读出人性的根本,读懂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更要认出自己的缺点,看出社会的不公 。起码要明白,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因为人都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