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感言如何写?( 八 )


《福建教育》、《小学青年教师》、《中小学数学》、《小学教学研究》等几种期刊我长年订阅,或精读或浏览或看看标题,篇篇过目 。并且爱好广泛,语文、科学等其他科目的我也读,因为它们的理念都是相通的 。对于要研究什么问题,你了解这方面的各家观点,各类文章,前沿状况便尽收眼底 。触摸着这种脉搏,你就能取人之长避己之短,就能避免重复劳动,人云亦云,就可能站在巨人的臂膀上获新启迪,出新见解 。也只有此时你写出的文章才最有生命力,你的教学才最有创造力 。
邓正来教授曾说:“读书是一个过程,就像人的生命过程一样 。”他说在读书感到枯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的办法是“慢慢来” 。他进一步阐述到,这三个字很重要,“它隐含的实际上是我们在读书时,在为人时始终坚持的一种品格,即平实、持恒和从容 。”“慢慢来”就是从容地面对读书过程遇到的问题,“把读书当作每天我们所必需的呼吸和喝水一般来对待 。”永远不要期盼有大块的时间才读,要见缝插针,集腋成裘;永远不要等坐在书房里才读,任何场所都是读书的好课堂;永远不要等到急用了才读,急功近利,临渴掘井,安有善酬;永远不要悔恨太晚不读,只争朝夕远比等待叹息高强 。
二、实践贯穿思辨,思辨指导实践 。
肖川教授曾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 。而这些古老的智慧不是急风暴雨般的浇注就能心领神会的,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它需要反复的咀嚼、不断的玩味、再三的琢磨,需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功夫,还需要“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行”,做到“学、问、思、辩、行”的有机结合,才能从微言中晓其大义 。这段话说到学习需要诵记,需要效先觉者之行,更需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辨,才能真正的学为己用 。卢瑟福是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 。曾厉声斥责他的学生:“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勤奋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很有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起早贪黑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整天忙碌得连轴转 。然而付出与收获不符?我们缺少什么?思考!我们的老祖宗孔老夫子曾一鸣惊人,其“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之类的言论可算是反思教育的滥觞;孟子欣喜若狂地说什么“万物皆备于我,反省而诚,乐莫大焉”;从《中庸》的“审问之、慎思之”到《学记》的“知不足,然后自反也”无不闪耀着反躬自省的思想光芒 。推而广之,佛道修持中讲究的“闭门思过”,基督教中力行的“忏悔”同样散发着反思的魅力 。我们对当前教育、对自己总是有很多的不满,对这些不满不停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