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 )
人的青春不也就是这样悄悄逝去的吗?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表现,因此,在“惜春春去”的尖锐矛盾中,不是正酝酿着更为沉郁凄怆的深愁吗?从上片看,给深闺女子带来无限愁怨的“雨”,它催落了嫣红的春花,催走了春天,也催促着流年和女子的青春 。
下片中,词人循着这一线索,继续探寻“柔肠一寸愁千缕”的根源,笔力集中在女子凭阑远望而搅起的心理活动上 。
“倚遍阑干”一句,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把深闺女子百事俱厌的忧烦苦恼尽行点染了出来,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托出了这种万念俱灭的“无情绪”是无论如何排解不掉的 。
这里不再提花,不再提雨,却突兀地提出“人何处”的问题 。
突兀,则醒目;醒目,则醒人——原来女子凭阑远眺,不只是因百无聊赖而无意识为之,这里还有更重要的、有意识而为之的目的,那就是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外出的良人归来 。
望归的行动与内心无法抑制的“人何处”的遥问一笔点破了使女子“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深层的、根本的原因是苦苦地思念远行未归的良人 。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
最后,视线被截断了,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
这凄凉的画面不就是对望眼欲穿的女子的无情回答吗?寂寞,伤春已使她寸肠生出千缕愁思;望夫不归,女子的愁情又将会是何许深,何许重,何许浓呢?这自然就意在言外了 。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全面地、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子心中愁情积淀积累的过程 。
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的萋萋芳草,近处的愁红惨绿,远远近近,都在“催花雨”的搅拢下显得分外冷寂 。
把愁已经写尽、写透,故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
”
浅谈如何分析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词眼犹人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 。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 。
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好比人的眼目是人的传神之处;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
《辞源》中“诗眼”的解释是:“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 。
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 。
这里要讲的是“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语句甚至“一工之字”也可通之于文、赋、词、曲等各种文体 。
现代诗歌和歌词的“眼”关键是在于怎么去驾驭文字,遣词造句,用好动词、形容词,给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感觉即可 。
诗词鉴赏中的思想情感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 。
方法有以下三点:(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 。
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
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更是意趣横生,亲切自然 。
读诗时,一定要细品标题,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绕道而行,舍近求远 。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
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
- 长高|十个长高的科学方法秘诀 怎样长高最快最有效
- 酸菜|怎样识别酸菜的好坏
- 炒牛肉|怎样炒牛肉嫩又好吃窍门
- 猪油|怎样熬出来的猪油比较白
- 人是怎样而来的
- 绘本《重阳节》
- 浇花|浇花见干见湿是怎样
- 玉沉
- 诗歌·让花儿开得更加美丽 等
- 花生|花生怎样生花生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