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杜鹃鸟的诗句有哪些?( 八 )


绿酒新尝人易醉 , 一枕小窗浓睡 。
夕阳江上:江上柳如烟 , 雁飞残月天 。
旷野小桥:独立小桥风满袖 , 平林新月人归后 。
秋尽江南: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
春江夜色: 野旷天低树 , 江清夜近人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幽谷夜色: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荒馆羁旅:念荒寒寄宿无人馆 , 重门闭、败壁秋虫叹!停灯向晓 , 抱影无眠!
古诗里杜鹃和子规是什么意向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 , 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 , 寄寓在宣城的李白 , 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 , 仔细瞧 , 原来是杜鹃花开了 。
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
在蜀中 , 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 , 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
子规鸟 , 又名杜鹃 , 花与鸟的名字相同 , 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
这鸟 , 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 。
杜宇号称望帝 , 他自以为德薄 , 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 , 死后化为杜鹃鸟 。
暮春时节 , 它就悲鸣起来 , 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  , 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 。
此刻 , 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 , 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
诗的一、二句 , 形成自然的对仗 , 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 , 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 。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 , 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 , 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 , 先写回忆中的虚景 , 后写眼前的实景 。
这样 , 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 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 , 今日一旦勾起 , 大为凄苦强烈 。
然而 , 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 , 眼下怎能回到故乡去呢?青年时代  , 他“仗剑去国 , 辞亲远游” , 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 。
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 。
谁料功业无成 , 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 , 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何况 , 李白眼下困居宣城 , 拖着老迈的病体 , 也无法踏上旅途 。
飘泊终生的诗人 , 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 , 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 , 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 , 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
三、四句 , 分别承接一、二句 , 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
首句说“曾闻” , 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 , 就叫断肠鸟 , “一叫一回肠一断” , 它啼叫起来 , 没完没了 , 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
末句点明时令  , 用“三春三月”四字 , 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 , 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 , 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 , 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
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 , 其实对得又不甚工 。
诗句把“一 ”“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 , 纡结萦回 , 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两者共同生成 , 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
可以说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
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 , 即一组意象、一个情境 , 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 , 该特别情意也就随之给唤引出来了” 。
在作品中 , 意象是内容依托的主体 , 是凝聚作者情感的具体形象 , 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 , 是读懂、读透作品的关键 。
下面这些花草、树木、虫鸟等自然现象就常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