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难题,是如何诠释的?( 二 )
最早的时候,古人写诗是为了能唱,能边唱边舞,《诗经》、汉乐府、唐宋诗词及元曲等都曾经可以配乐歌唱 。
这就要求诗词中的字或者词的音调能与音乐的节拍相谐,要求诗词作者必须讲究字词的推敲,平仄的选用、句子的工整,并规定了较为严格的词牌曲调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外各民族音乐的交流互通,诗与歌逐渐分离,也就是说诗词与音乐逐渐相分离,但诗仍保留了一些音乐的节奏和音调等特征,辛弃疾和苏轼就已适度冲破了格律的严格限制和束缚,写出了不少传诵千古的名篇 。
在现代社会,除了歌词,诗歌与音乐已彻底分离,平仄格律的运用只不过能使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但对诗歌本身的内容并无什么特别帮助 。
再说了,从古代到今天,汉语的发声和音调都发生了重大的流变,古典诗词面临的其实是一个两难处境,生存还是灭亡?是每一个古典诗词爱好者应该思考的重大课题 。
如果一味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古典诗词创作之路必将越走越狭窄 。
有人不但盲目地崇古,还偏执狂似的贬低现代诗歌 。
他衡量现代诗的标准是可笑的,就是看是否具有音乐感和是否押韵 。
好像没有这两条,就不能算是诗歌 。
我们称赞一首好的现代诗,固然因为它具有自然的,内敛的韵律或者节奏,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它的气质、它的内涵、它的意境、它的语言能够深深打动读者,能够给读者带来阅读时的高度享受,能够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
反之,一首既押韵又符合格律的诗或词,就能称为好诗好词吗?阿Q即使穿得西装革履,可是他开口闭口“妈妈的”,人家还是认得他是阿Q 。
诗词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在力量,再怎么符合格律也是白搭 。
事实上即使是现代诗,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和开拓的局面 。
有诗友为了反对创新,不知从哪里搬来了一大堆臭哄哄的垃圾诗歌(如果还能算作诗歌的话),说这些就是所谓创新搞出的玩艺儿,并由此对现代诗的创新大加挞伐 。
我只能说,你是一叶障目或者坐井观天,没有创新,哪来进步?没有语言的创新,恐怕我们还在“之乎在也”的说着远古的词儿,没有服装上的创新,恐怕我们还穿着长袍马褂 。
有创新当然会有失误,会付出代价,但不能因为一些失误就全盘否定了创新 。
洗碗的,经常将碗打碎,不洗碗的,却什么事儿没有,老板就恶狠狠扣下洗碗的当月安全奖,却奖给不洗碗的一个大红包,这公平吗?今天我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如腐败,如黄赌毒,但我们不能否定改革的主流进步意义 。
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那一大堆垃圾能代表所有创新的诗歌吗?在创新的探索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这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我们对诗歌创新应该保持的原则 。
其实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本无高低之分和优劣之别,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和钻研方向,但是如果因为自己喜欢古典,就用古典诗词的标准来对现代诗进行任意贬斥,用所谓格律、节奏、音乐性、韵脚等形式上的东西试图束缚和嘲弄现代诗的写作自由,那是不能接受的 。
只有相...
诗歌中黄昏的意象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黄昏意象的相思情节胡花摘要:黄昏意象的原始意象起源于对太阳的崇拜,他的意象内涵最先在《诗经?君子于役》中确立为日暮相思的内容 。
经过后世语言不断的丰富发展,黄昏意象相思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到了唐宋诗词中,这个意象已经完全定型。
关键词:黄昏意象 日暮相思 艰难追求 生命意识 时代气息“音尘自此无因问,泪洒川波夕照明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是一个重要的惯常语,用黄昏意象的诗歌随手可拈,光盛唐诗歌中写黄昏意象的就有两百多首,可见古人是非常喜欢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
那么,黄昏意象如何而来,又如何发展,包含了怎么样的情感内涵呢?这篇文章就此内容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
( 一) 黄昏意象及其嬗变黄昏,本来只是作为一个时间名词而出现在中国古书上的 。
《易经?随卦》云:“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响晦入宴息 。
”这里“响晦”就是向晚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昏 。
在解释“黄昏”这个词时,《汉语大词典》上说:“日已落,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奶粉|国产奶粉品牌有哪些,国产奶粉品牌十大排名
- 生根粉|生根粉和多菌灵可以一起浇花吗
- 奢侈品|奢侈品包几月买最便宜
- 宝宝|宝宝夜醒怎么安抚
- 美食|最好吃的十大海鱼 最美味的海鱼盘点
- 租客|租客不交房租又联系不上怎么办
- 男生|?男生会跟喜欢的女生借钱吗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中介|看了一次房就必须在中介那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