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有关的诗词,要附带翻译(11)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
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 。
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 。
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
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
李清照的诗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花自飘零水自流 。
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 。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 。
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
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 。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