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诗歌( 四 )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
...
关于礼仪 礼貌 礼节的诗歌或者外国故事 文明礼仪知识教育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
对一个人来说 ,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 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 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
?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 、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 礼仪、文明交往等 。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 礼貌 。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 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
?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 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 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 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 场作戏,言行不一 。
? 一、个人礼仪 ? ( 一)仪表 ?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 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
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 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 。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
不要在 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 该 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 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
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 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
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 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 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
?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
?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
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 ”;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 。
要努力养成使用 敬语的习惯 。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 起”、“再见” 。
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
?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 。
所以,交谈时,首 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
否则,会 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 。
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 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 。
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 睛平视,面带笑容 。
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 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 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
?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 。
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 。
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 大,一般不超过肩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