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崔颖的全诗( 四 )


”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共话巴山夜雨时 。
” 读他的诗的时候 , 会不自觉地沉醉其中 , 发现其绝美的意境 , 爱情在他的眼里是无比美好的 , 他用了最能表达完全的字和词 。
读完之后也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对爱情的浓浓向往 。
尽管中国文学史上爱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 我还是觉得李商隐对爱情的描写是犹其经典的 。
他用尽了繁华 , 也用尽了沧桑;写尽了喜和乐 , 也写尽了悲和苦 。
爱恨情仇在作者看来就是人生的全部 , 而这全部也让作者用笔写得淋漓尽致了 。
相信每一字每一词的写出都是和作者彼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的 。
他快乐于是他勾勒世间的美好;他沮丧于是他释放心中无尽的积郁 , 这些感情他都用他的诗来展示给世人 , 他傲然地说 , 我就是我 , 爱就爱了 , 恨也恨了 。
人间的纷纷扰扰我写尽了! 看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 , 命运大都是悲惨的 。
李商隐也没有逃掉这种好像是宿命的结局 。
他喜欢在青楼里寻找诗情 , 他要让世人记住他还有风流才子的浪名 , 虚虚实实 , 那时的社会能给他什么 , 纵使他的才情足以啸傲天下?他在愕然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语句以相反的诗句 宋代名臣范仲淹 , 字希文 , 989年生于江苏吴县 , 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 , 继母谢氏无以为生 , 便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 。
当时 , 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 , 也随继母育于朱家 , 不久 , 朱氏因病而亡 , 范仲淹全由继母抚养长大 。
尽管生活贫苦 , 但他坚持刻苦读书 。
大中祥符八年(1015) , 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时进士及第 , 不久 , 便邀滕子京来青阳长山 , 并赴九华山游憩 。
从此 , 两人成为至交 。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庆历三年(1043) , 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
这年9月 , 他奉诏条上十事 , 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桑农”、“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 意欲改革时弊、考核官吏、裁减闲冗 。
但他提出的所谓“新政” , 前后只一年时间 , 便因贵族官僚的攻击和反对而告失败 。
庆历四年 , 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 , 翌年初又被罢 。
滕子京中进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 , 后因被人诬告 , 于仁宗庆历四年贬为岳州(岳阳县)知州 。
1046年 , 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阳楼 , 并加以扩建 , 把唐宋人咏岳阳楼的诗赋刻在石上 , 嵌于楼壁 。
范仲淹于这年9月15日“作文以记之” 。
尽管他们当时或被谪贬 , 或被罢官 , 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正是这样的思想境界 , 《岳阳楼记》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
范仲淹在池州许多地方留下足迹 , 《建德县志》卷之九中 , 载有他的一首题为《尧庙》的诗:“千古如天日 , 巍巍与善功 。
禹终平洚水 , 舜载致熏风 。
江海生灵外 , 乾坤揖让中 。
乡人不知此 , 萧鼓谢年丰 。
”历史悠久的建德(今东至)县 , 素有尧舜之乡的称誉 。
尧庙即位于县城尧渡镇北10公里处的历山 。
相传舜帝耕于此山 , 尧帝千里来访 。
所以 , 历山及县城有多处皆以“尧舜”命名 。
范仲淹游历山唱尧庙 , 也许罢官之后游此而作 , 亦或进士及第所写 , 均无从考据 。
《尧庙》这首诗是对尧舜功勋的赞颂 。
范仲淹卒于1052年 , 卒谥文正 , 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 。
因其与池州结下不解之缘 , 后人对其十分景仰 。
清代 , 曾在范仲淹少时居地的长山(今青阳木镇长山村) , 建有范文正公祠堂 , “为屋十楣 , 有室以奉遗像 , 有堂以严祭享 , 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