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山的诗句古诗( 二 )


渔家傲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原文: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 。
犹不倦 。
秋千别闲深庭院 。
更值牡丹开欲遍 。
酴醿压架清香散 。
花底一尊谁解劝 。
增眷恋 。
东风回晚无情绊。
描写春天的诗句——《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鸟鸣涧》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鸟鸣涧》鉴赏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
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
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 。
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 。
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
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 。
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
关于《春山夜月》的问题 。
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讲下理由!关于本诗作者于良史的情况,历史上只有极为有限的一点记载 。
他的籍贯与生卒年已无法考见,只知道他生活于公元七五六至七六一年在位的唐隶宗前后,曾经当过徐州、泗州、濠州节度使张建封的从事,以后为张建封所推荐,在公元七五六——七五八年担任过侍御史的官职 。
从《全唐诗》录存的七首五言诗看来,他的诗作,风格清淡闲雅,善于描摹物态风光,笔下时有警策之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冬日野望寄李赞府》),“雨洗山林湿,蛙鸣池馆晴”(《闲居寄薛华》)等 。
五言律诗《春山夜月》之脍灸人口,流传千古,也是与篇中具有警策动人的诗句分不开的 。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
”意思是: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事物,我去欣赏游玩,由于景色迷人,入夜了,竟然忘了归去 。
开头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
在一、二句之间,又有因与果的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 。
所以,首句中的“胜事”又是全篇诗情产生的源头 。
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形同无梁之屋,成为架空之论 。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闯过了难关 。
他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不能设想还有比这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紧承第二句“赏玩夜忘归”中的“夜”;“弄花香满衣”句中的“花”,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 。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澜 。
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 。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
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以少胜多,一能当十 。
第三,“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 。
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