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怎么写?( 六 )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怎么写?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导学案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事理的写作技巧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笔名萧勇、久远、叶扬、叶艇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1951年开始发表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 。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为《叶永烈自选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作品曾在美美、英、法、日等多国出版或发表 。其作品数十次获奖 。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
2、词语积累
广寒宫——传说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游于月亮中,看到一座宫府,题名为“广寒清虚之府” 。后人于是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 。面目全非——形容相貌改变得很厉害,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
闷葫芦——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 。可用来比喻难以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
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生活闲散舒畅,自觉得意 。
3、导入语
我们经常赞叹:世界真奇妙!是啊,世界本身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我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惊叹 。而世界的奇妙往往深藏不露,要掀开它的面纱,要靠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又往往离我们较远,要靠科普作品的宣传 。
我们自降生到人世间之日起,已经对寒暖有了真切感受 。隆冬时节,冻得发抖,我们会说:真冷!但我们不知道这“冷”会冷到什么程度,冷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现象 。
让我们走近这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超低温现象”的“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 。明确:“超低温现象”的“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零下-273.16℃ 。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 。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