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怎么写?( 七 )


2.“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有何实用性和发展前景?
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以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
3.课文是以什么顺序把这个奇妙的世界说明清楚的?说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逻辑顺序——人们对超低温的认识、探索、应用 。说明的核心问题:超低温世界的探索 。
全文以小标题分节,清晰地标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绝对零度”概念;“奇妙的现象”介绍超低温世界中有趣的奇特现象;“没有电阻的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诱人的幻想”则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设想 。作者由一个基本概念入手引入“超低温”这话题,然后分别介绍现象及其应用,让读者较全面地认识了超低温研究这一科学研究领域 。
4.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 。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
1、下定义:如“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73.16℃,叫做‘绝对零度’” 。
2、作诠释:如“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
3、举例子: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
4、作比较:如“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的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的一团粉末” 。
5、列数字: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
6、打比方:如“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 。
7、分类别:如“广泛的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的作用 。
5.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科学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条目,不超过两百字 。
明确: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73.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 。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5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 。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是超低温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