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古典唯美诗歌( 二 )
中国古典诗词的严重问题是主题和手法的重复、雷同 。
中国的古典诗词,主题就那么几个:山水感怀,官场失意,男女情感,怀乡,闺怨……反反复复 。
主题如此,表达手法也同样,同一类型同一题材的作品太多了,你背了很多,往往就会弄混,因为它们都大同小异 。
它不像西方文学那么丰富 。
对于这个等级考试,我觉得很荒唐,听过计算机几级,英语几级,哪儿有古典诗词几级的?古典诗词是无法以等级衡量的,从技术层面上讲,要划分等级,必须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在古诗词来说,背会多少首可以量化,但是对诗词的理解、领悟如何量化?比如,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容易背诵李白的《静夜思》,但是每个人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千差万别,这种感悟可以量化吗?有人说英语可以考等级,诗词为什么不能,其实这不一样,英语等级考试某种程度上比较像自然科学的评定,你背会多少单词,阅读的速度等等都可以考核 。
但是你听过英国文学要考级的吗?这是一样的,文学是不能用等级衡量的 。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
“教无定法”,只有教师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和任务,在课堂上改变课堂模式,学生才能对古诗词感兴趣 。
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讲解不同的古诗词,如用“知人论世”、“创设意境”、“类比迁移”或“分析名句”等方法,在古典诗词教学上既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同时要将一些灵活、实用方法吸收过来,争取每堂课上得别开生面 。
一首由古典诗词改编(高中学过的)的歌曲,男声的!节奏舒缓,就是...《古典之殇》内容解读 这是一篇对古典的流失充满了忧患意识的散文 。
作者引用大量的诗词,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场景,但现实场景和古典场景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古典场景的流失,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价值的流失,使人们难以真正的走进古典的灵魂,本文表达了作者因古典 场景的流失,古典美学信息的流失,古典美学元素的流失感到悲痛,并为现在的孩子不能走进《诗经》等古典文学的灵魂而哀悼 。
文章的开头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说明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对于无尽的宇宙中的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不存在了,古人所曾经历目睹过的,今人已经看不到了,从而引出下文中已流失的一些古典场景的描写 。
下文中用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在“今天的生存视野中杳无的”场景 。
第一个场景是再没有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的盛况,第二个是没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于是作者觉得今天的孩子在领会古典诗词时,因为古典场景的流失,领悟是苍白的 。
再设想到不久之后的语文课堂上的“尴尬”的情形 。
作者采用一组排比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将现实中的场景和古典中的场景对比,说明了现实场景和古典场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却要孩子们体会那早已“荡然无存的”的场景,这样的体验是矫揉做作的,是苍白的,是荒唐的,是悲怆的,是不切合实际的,至此,流淌在作者心中的那份伤感就跃然纸上了 。
古典场景的流失,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人们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失,作者对此产生了深切的悲痛之情 。
文中连续用“多少”这样的几个排比句式,罗列各种流失的古典场景,使悲痛感更具震撼力 。
“被硬硬撕掉”“生生撤消”突现出古典场景被毁灭的的情景,传达出悲痛之情 。
“追远的绝版”“沾有他们最后的体温”说明古典场景不复存在了 。
古典的文学辞章变成了悲歌,让人仿佛听到了动植物凄厉的哭泣 。
本文地址:http://www.wyrj.com/teacher/jiaoan/yuwenjiaoan/chuer/43707.html 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以《诗经》中的诗句为例,说明古典场景的流失,人们阅读《诗经》时,难以体验古典诗词的摄人的魅力,难以在古典诗词中引发人们的共鸣,难以真正的理解《诗经》的内涵,难以走进古典的灵魂,与古典作了永别 。
古典场景的流失不仅是人们审美视野的缺失,更是人们精神盛宴的缺失!面对这样的一种现状,作者一种深深的哀悼之情就传染给了读者 。
价值探讨: 这篇散文通过古今自然场景的对比,说明古典场景的流失给人们带来的后果是令人深思的 。
- 大学唯美毕业赠言写法怎么样?
- 唯美的毕业留言范文有没有?
- 送给朋友的唯美毕业留言怎么写?
- 毕业留言唯美句子青春大学最新怎么写?
- 简单唯美毕业留言写法怎么样?
- 小学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长篇)怎么写?
- 学生毕业唯美感言怎么写?
- 唯美大学校园毕业留言怎么写?
- 高中唯美毕业留言怎么写?
- 小寒唯美问候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