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七 )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
其古诗全文如下:第一首: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翻译】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
第二首: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翻译】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
古诗中的离别情绪赏析有没人帮我找找哒?求求....好难找哦~~~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昔人所谓“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吹剑录》),说明本词所含的乐曲适宜于少女的歌喉,美妙婉转而且凄楚,动人心弦,这是与内容的缠绵多感起着配合作用的 。
上阙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
接着写“帐饮无绪”,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作品用“留恋处”结合上下文,表明“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 。
于是这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 。
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因喉咙噎住而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 。
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
上阙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 。
这里,一个“急”字,一方面紧扣上文的“无绪”,接榫自然,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 。
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 。
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 。
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具有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
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 。
下片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 。
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 。
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
“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韦庄就有“惆怅晓莺残月”,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 。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地 。
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 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 。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