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古诗)( 三 )


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
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春夜喜雨 (五言律诗)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 。
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 。
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 。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