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写作手法( 五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
写作手法概述(三)表现手法: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
关于诗歌中的描写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为便于大家区分、识记、判断,我把它分为五大版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现手法、结构艺术 。
以下是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 。
一、 细节描写 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 。
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细节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文学写作的触发点 。
,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它总是分不开的,长篇大论的小说 二、白描手法(与工笔相对)1、概念: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
诗歌中的白描多为人物白描和景物白描 。
人物白描又以描写外貌和描写动作为主 。
于直白平淡中寄寓含蓄深情,这正是白描的魅力所在 。
2、“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A、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处纯用白描,直陈三儿形象,此三子呼之欲出,情状非常生动 。
农家以劳作为根本,故常人如以此为标准,小儿实是"无赖",但辛弃疾又坦言"最喜"小儿"无赖",迥异常人 。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
B、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
(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
C、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
(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 。
)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