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的诗词( 二 )


千帆竞发喂鱼粽,楚舟侧畔千帆过 天末怀李白 五言律诗·杜甫凉风起天末①,君子意如何②?鸿雁几时到③?江湖秋水多④ 。
文章憎命达⑤,魑魅喜人过⑥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⑦ 。
余光中先生屈原情节主要表现的方面

【纪念屈原的诗词】

楼主的提问其实很模糊,楼上的那篇文章我也看了 。
余光中的屈原情节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中华文化血脉的一种继承 。
这可能是在对【家园】的寻找过程中对【身份】迷失企图找到一种终极的回归吧!正如诗人在《飘给屈原》中写到:有水的地方就让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在歌里、风里、水里……至于楼主的提问【表现的方面】:一、对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 。
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乡愁 。
龙去鼎湖,神话依旧,在《鼎湖的神话》中就是这个类型,详见本人解析: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UtijzqODFxvcAdHIzEPUNoTdKkVEMyQIYBJgGMPKsnR9D1P5ki23IU1wec4kAc3KHiFuQC4xnRrSeZnaDqc8ycpBKGTKkGfxAg9snKvCYy7二、与屈原内心苦闷的情感共鸣 。
嗯,这个我还说不来了 。
先就说这么多吧 。
个人看法!
屈原的写的诗淡水河边吊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朝朝幕幕你行吟在楚泽 。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太息,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你不过流为先秦一说客! 但丁荷马和魏吉的史诗,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汩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做尘土,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 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 滩滩的龙舟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
1951年 漂给屈原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 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 你恒在鼓声前方引路 从上游到下游 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 悠悠的湘水载着你的灵魂 千年的水鬼惟你成江神 你就在歌里 风里 水里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风中响起你的九歌 你集芙蓉以为裳 你雕寒星以为目 你凝冰雪以为魂 三闾大夫 我把你的额角读成巍峨
乡愁 余光中 赏析 1、此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形象而浓烈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土的感情 。
2、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内心一种思念亲人、眷恋故土、渴望祖国统一的思乡爱国情怀 。
3、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 。
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 。
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 。
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
4、最后一节中,作者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里 。
5、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
22岁时,余光中随家人到了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
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 。
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 。
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 。
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余光中《天问》 “天问”即“问天” 余光中借用屈原《天问》诗的题...余光中的《天问》,由光的自然变化,融入生命永恒的向往,从而浮现出人生前死后的种种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