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八 )


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 。
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 。
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 。
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
唐代诗歌的成就及发展脉络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
发展过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
①初唐诗歌 。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
上官体绮错婉媚 。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
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
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 。
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
②盛唐诗歌 。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
③中唐诗歌 。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
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
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 。
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 。
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 。
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 。
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
④晚唐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