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如何写?( 六 )


2、学生自学生字、词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
2、指读课文 。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
3、熟读课文 。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