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真古诗句( 四 )


志诚是有 , 有情谁似 , 似俺那人儿 。
元代无名氏的《越调小桃红·别忆》 释义:曲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 的忠贞不渝 。
“顶真”修辞格进行自述 , 前后蝉联 , 工巧而流转自如 。
甄嬛传中的台词或诗词用到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回环顶针...比喻:皇家最要紧的是要开枝散叶 , 绵延子嗣 , 才能江山万年 , 代代有人 。
嬛嬛一袅楚宫腰 , 正是臣女闺名 。
比拟:今后 , 你们便是我的人了 , 在我名下当差伶俐自然是好 , 但我更看重忠心二字 。
我知道你不是有心的 , 可是老天爷有心啊 , 他不忍叫你明珠暗投 。
朕喜欢你读书 , 读书能知礼 。
菊花有气节 , 可是朕更喜欢菊花独立秋风 , 不与百花争艳 , 耐得住寂寞 , 才能享得住长远 。

【顶真古诗句】

夸张:现在是千年田八百主啊 。
高考语文古诗几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中的常见修辞手法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 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 ,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 , 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 , 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 , 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 ,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 , 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 , 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
二、拟人 。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 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 , 描绘形象 , 表意生动 。
如“雁引愁心去 , 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 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 , 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
“来时春社 , 去时秋社 , 年年来去搬寒热 。
语喃喃 , 忙劫劫 , 春风堂上寻王谢 , 巷陌乌衣夕照斜 。
兴 , 多见些;亡 , 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 , 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 , 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 诗人怕花睡去 , 所以点燃蜡烛来照 , 以花比人 , 极富雅趣 。
三、夸张 。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 ,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
运用夸张 , 可以揭示本质 , 烘托气氛 , 增强联想 。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 “飞”字 , 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 , 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 , 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 , 那高空直落 , 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四、对比 。
运用对比 , 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 , 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 , 高高秋月照长城 。
”(王昌龄《从军行》) , 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 , 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
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 , 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 , 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 , 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
“马后桃花马前雪 , 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 , 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 , 对比鲜明 。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五、衬托 。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 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修辞 。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 反衬一般又包括动衬静、声衬寂、乐衬哀 。
如“蜀僧抱绿绮 , 西下峨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