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中国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评析:通过复习和回忆将两个课时很好的进行了衔接 。
(二)理解课文
讲读二、三自然段 。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配合音乐和画面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倾泻、裸露、珠光玉彩
评析: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中感受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创造性的朗读活动中升华情感并适时配合音乐与画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
评析:因为有了前面对戈壁滩的介绍的铺垫学生便可以在此时更好的将内心的理解外化,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 。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
6、齐读二、三自然段 。
讲读4、5、6自然段 。
1)指名读4、5、6自然段 。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评析:目的是让学生在关注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飞跃 。
讲读第7、8自然段 。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