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20篇(14)
大明江山,之后几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道理 。要真正做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耻”,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
有得就有失,这是世间的不二法则 。那么应对失意,应对挫折,道家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呢?“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老子告诉我们,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所以,失意只是暂时的,事物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境遇会有好变坏或有坏变好,所以失意之后就会通达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江河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所以,人要善于居下位,居于弱势,这样人们就容易把你忽略,不会排挤你,嫉妒你,此时你就有足够的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发挥自我的才能,准备有一天一鸣惊人,以天下之至弱驰骋天下之至坚 。
最终,用庄子的《齐物论》中国的一段话概括就是:“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所谓悬解也 。”人们仅有安时处顺,不管得意与示意都能处之泰然,这样才能超越人世间的倒悬之苦 。
道德经读后感 十三: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经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 。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仅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 。老子期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 。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 。可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可是更接近于道 。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我而不得不做一些自我不喜欢的事 。可是我想说,帮忙他人坚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可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老无所依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