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20篇(12)


道德经读后感 十一:
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 。本人自觉《道德经》的资料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 。“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 。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 。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期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能够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 。此刻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 。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能够忽视了 那么多白领过劳死,良心能够抛弃了 学术造假、官场权钱交易 。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 。世人所认为的“多则得”虽是有进取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多”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 。“少则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得人生更充实 。“多则惑”能够从我们生活中的选择问题解释 。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事情必须要让我们做选择,选择仅有一个,我们不会多加研究,而会从一而终 。如果选择有多个,选择之初会多加思虑,斟酌再
三 。最终确定后,如果事情的发展并不如自我所料,往往会幻想着那条为选择的路,甚至会期望自我生活在为选择的路中,所以烦恼、迷惑、悔恨就滋生了 。
诚然,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现代也有很多人推崇他的思想,可是他的有些思想,我不怎样赞同 。例如,老子说到“曲则全,枉则直”即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伸直 。而我觉得委曲不必须能全,屈枉不必须能伸直 。拿我生活中的意见小事来说吧 。有位大妈跟我诉苦说,她一家子是与另一家人合租住在一个院子里,院子里仅有一个公共卫生间 。卫生间是两家人公用的,理应是两家人共同打理卫生间的卫生,可从始至终,仅有大妈一个人去打扫卫生间 。大妈就埋怨了,难道仅有她这一家子人需要去卫生间,另一家人就不需要去了吗,难道他们就不怕脏?大妈虽然在抱怨,但,确实是委曲求全了 。两家人表面看上去还是和和睦睦的同住一个院子 。可是,这“全”底下,难免会存在大妈对另一家人的芥蒂,并且这个芥蒂会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大妈可能会逢人就诉苦,并且很有可能这种埋怨的诉苦会变相为说人是非 。另外一家人会觉得大妈人好“欺负”,是个老好人,这种想法可能会刺激他们进一步剥削大妈的“好心” 。这样下去,看似波澜不惊的院子,实则暗藏汹涌,随时都可能爆发激烈的争吵 。这样看来,委曲成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