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20篇(11)


二、“无为”以加强个人修养和以身垂范为手段 。“无为”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不妄为、不胡为 。所以,要推广和实行“无为”就必须加强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以增加所采取对策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同时,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以身垂范 。要秉持“道德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慈”就是平等对待天下所有人,不分善、恶、美、丑都要照顾和关怀,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俭”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别人的资源和权益,天下人的资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权益天下人均分 。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 。少私寡欲是前提,仅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在必须的范围内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对什么,即不干涉别人的自由,同时,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 。有了这样的修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更深入、更全面,采取的管理措施才会更合道 。
道布生了天地,衣养了万物,但道并不占有万物,也没有从中获得一点私利,因为他不谋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间万物的母体,它的功劳和功用才永远不会失去 。受此启发,创立和管理一家公司也不能仅仅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巧取豪夺,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必须要以有利于公司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长为前提,仅有这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国也不是为了个人或为某个小团体获取私利,而只是为了保护万物的平等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为了民众生活得更自由幸福 。仅有以此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才是贴合广大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无为”政策 。
三、“无为”以达至和谐为最终目标 。实行“无为”就是为了到达人和人、人和环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全面和谐 。要实现这样的全面的和谐 。领导者除了前述加强个人修养外,在目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很有限的条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点:一是善于倾听百姓的心声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处于第一线的“百姓”对客观事物的接触最直接,认识也最清楚,他们总结出的经验往往也最接近客观规律,他们也最清楚自我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对待,他们的心声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为心”就容易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实行“无为”的捷径 。二是要当好调和万物矛盾的“气”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不光人和人之间,人和物、物和物之间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阴阳),矛盾本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但因为(道向阴阳之间)冲填了“气”而实现了和谐,由此可见“气”是调和矛盾、实现和谐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