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语故事如何写?( 三 )


到了秋天,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 。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指挥士兵攀上城墙,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攻破城门,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 。他觉得这么大的功劳不能让颍考叔一个人给占了,于是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 。颍考叔当时一心只顾攻城,没有料到背后会射来暗箭,只见这位勇敢善战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下来,气绝身亡 。
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的士兵杀死的,赶紧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成功破城 。郑国队全部入城,而许国的国君许庄公则逃往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
日后,人们便把像公孙子都这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情况,称为“暗箭伤人” 。不过,做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寻找机会伤害别人的,都可称为“暗箭伤人” 。
后来,尽管郑庄公知道是公孙子都射死了颍考叔,但却狠不下心严惩公孙子都 。同时呢,郑庄公又觉得如果不惩罚这个暗害颍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左右为难之下,郑庄公只好在颍考叔灵前拜祭,诅咒那个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
——《左传·隐公十一年》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橡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之间竟然能交流沟通了 。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又碰上粮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颗改为七颗 。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们商量说:“现在粮食不够了,从今天开始,食物必须节约着吃 。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三颗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四颗橡子,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猴子们听到老人的这番话,非常生气,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纷纷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窜来跳去,貌似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分配情况的强烈不满 。
老人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这样吧,我每天早上分别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这群猴子们听了,觉得早上的橡子数量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比晚上的多,就换了另一番模样,纷纷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 。
——《庄子·齐物论》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期,有个贫苦农夫的孩子,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钱去学堂学习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阅读书本的能力 。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