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语故事如何写?( 四 )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短暂的时间看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然而,匡衡家里太穷了,根本买不起点灯的油,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噌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还官至宰相了呢 。
——《西京杂记》卷二
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很关心自己种的庄稼,天天到地里去看 。他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琢磨怎样才能让禾苗快些长高 。
一天,他灵机一动,终于想出了办法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跑,开始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直拔到半晌午,弄得又累又饿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地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妻子忙问怎么回事,他如此这般讲了一遍 。
他儿子听到家里的禾苗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地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
——《孟子·公孙丑上》
道听途说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邻居,他们分别叫艾子和毛空 。艾子很有学问,收的学生很多 。尽管如此,毛空却看不起艾子,总认为自己比艾子强 。他想让艾子知道自己比他强,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天,毛空在路上听到一个消息,十分高兴,心想这回可找到机会了 。他很快就走到了艾子的家里,对艾子说:“你听说过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二百个蛋的奇事吗?”
“我没听说过,但我一点也不相信 。你能告诉我那只鸭子究竟有多大吗?”
“鸭子的大小和产蛋多少有什么关系?马那么大照样也不会下一个蛋 。”毛空得意地说 。
“对于你说的那二百个鸭蛋,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从何处而来 。”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从鸭子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毛空有些不耐烦地说 。
“鸭子的肚子哪能装得下二百个蛋?”
“那就一定是两只鸭子下的,你总相信了吧 。”毛空有气无力地说 。
艾子笑着说:“我还是不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