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总结( 三 )


三、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诱使学生萌发猜想,引出规律 。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 。
第一组第二组
+138+
85+17+8385+
72++57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 。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题、题、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四、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
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
识进行比较、分析 。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 。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
例如“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这样引入:让学生求出1,2,6,7,9,11,14,各数的约数换引导学生按约数个数把上述各数分类→学生列举一些分属于各类的其它自然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比较中引出质数、合数概念 。
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 。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 。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 。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引入新知 。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定长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位老师这样引入: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
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 。假如你骑上这种自行车会有什么感觉 。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 。→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径的概念 。
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
抽象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 。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寓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教师的演示之中来引入新知,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