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 , 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 , 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设计 , 供大家参考借鉴 ,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学习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 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
3、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听写词语 。完成《导》P61二1-3题 。
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
课堂展示: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 ,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 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 , 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 , 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 , 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 , 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 。俗话说:“进门看脸色 , 出门看天色” , 云就是天的“脸色” , 通过“云”的变化 , 可以“识”阴晴风雨 , 预知天气变化 。
那么 , 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
讲解说明文的有关考点和答题技巧 。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统观全文 , 了解结构 。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 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 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
第二部分(第2——6段) , 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
中间八个比喻 , 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 , 扣“万千”;省略号后 , “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 , 紧扣“变化无常” 。
最后一句 , 以“招牌”作比 , 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 , 引出全文的中心 。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 , 品味比喻的妙处: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
天上的云 , 姿态万千 , 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 , A、有的像鱼鳞 。B、有的像羊群 , 有的像一张大棉絮 , 还有的像峰峦 , 像河川 , 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 , 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 , 阳光灿烂 , 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 , 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 天上挂什么云 , 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