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通讲读后感摘抄( 四 )


《四书通讲》读后感(四):构建儒学的世界体系
构建儒学的世界体系 “”四书五经”这个称谓 , 即使没读过多少书的农民 , 也是约略知道的 。因为这些儒家文化的根本经典 , 已经血液甚至基因一般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生命编码里 , 是比水乳交融的形容还密切的 。一个人生活在整个民族文化的营养圈里 , 那么他受到的滋养也就自然而然 , 这是一种无言教化 , 形成了某种民族精神和道德人格的凝筑和炼化 , 成为了中国人世系的鲜明标签 。但是 ,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不这么认为 , 没有什么天生的注定的东西 , 即便有 , 也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 , 他一生提倡教育 , 认为有教无类 , 而且教育可以使人明智 , 使人懂得道理 。对于懵懂无知的人 , 不对其教育 , 就是人的过失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他的对人的基本判断是一脉相承的 。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 任何一个人从先天以来都有善的根源 , 但是后天的变恶 , 就与他受到坏的影响 , 即没有受到良好教育有极大关系 , 所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 , 并且把它提升到国运昌隆、世界大同的地位上来 。后人总结孔子的教育理念 , 仁义礼智信 , 各有发挥 , 各有举倡 。但是 , 综合起来 , 无外乎就是几种关系 。人和人的关系 , 人与他人的关系 , 人与社会国家自然天地的关系 。这里面还包含着什么呢?就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和标准 , 以及如何看待自身之外的事物和各种关系 。对自己 , 按照孔子的理论 , 要想成为一个“完人” , 就是要不断学习 , 加强修养 , “养浩然之气” 。对他人呢 , 也要友爱帮助教化 , 令其达到人格和道德操守的提升健全 , 达到人生的完满程度 。对于国家社会 , 孔子强调要和谐统一的发展 , 因为天地万物是一体 , 仁义道德 , 忠孝悌忍 , 都是强化一种理性而智慧的关系 , 能够达成这样的关系 , 这个社会国家就是健康的 , 就是理想的 。对于个人人格来说 , 也能达成天人合一 ,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结果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程 , 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 , 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像亚洲一些国家 , 日本、朝鲜、越南等都是受到这种文化辐射并且深刻影响其民族思维的国家 。四书是对儒家文化的高度提炼和总结 , 其思想代表了儒家文化最突出的层面 , 包括技术层面和思想层面 。可以说 , 要想了解儒家文化思想 , 不读这四本基础书是不行的 。正因为如此 , 自古以来注解这几部书的大有人在 , 都是硕学通儒 , 一时的名家 。相比之下 , 现代人刘强所著的又有其自身特点 , 他最大的不同是不只是单独对书内容的阐释 , 而是以比较研究的方法 , 对比了儒学和佛学以及国外类似思想的差异 , 对儒学研究并且树立其世界性体系做了探讨 。尤其是他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令人难以理解的和容易产生歧义的儒学思想进行了辨别、澄清、纠正 , 让人们对孔子的学说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广阔包容性更多了深入了解 。思想的输出 , 文化的输出 , 也是一种实力性的象征 。先进的就要取代落后的 , 领导落后的 , 但这是一种接受和融合的过程 , 不包含外力的压迫 , 否则也是违背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 。儒家文化思想注重和谐 , 但不是无条件、无标准的和谐 , 求同存异 , 取得各方平衡 , 利益最大化 , 这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儒家思想在新时代里 , 更加异彩纷呈 , 茁壮成长 。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