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通讲读后感摘抄( 五 )
《四书通讲》读后感(五):古代科举考试必读典籍“四书” , 到底讲了些什么?
公元1182年 , 当52岁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一体 , 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 。自此 , 中国历史上就有了被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 。它不仅意味着朱熹个人思想体系的完善 , 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教育的新时代 。
那么 , 时至今日 , 这样的经典还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吗?它又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在《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的新作《四书通讲》中 , 我想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作为一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 , 刘强已出版包括《古诗写意》《论语新识》《世说三味》在内的二十余种作品 , 其专业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
因此 , 《四书通讲》同样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书籍 。在作者刘强看来 , 儒学之道 , 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人”字 , 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 , 处理好各种关系而出现的 。换句话来说 , 儒学其实就是为人处世之学 。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儒学 , 本书的作者刘强以四书为基础 , 通过梳理其思想内涵 , 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日用常行之道” 。比如 , 为学、修身、孝悌、忠恕、仁爱、义权、诚敬、正直、中庸、治平、齐家、教育、交友等 。而后 , 又对每个主题进行细致分析、解读和归纳 , 让读者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儒学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以“为学之道”为例 , 一个人的启蒙、成长乃至安身立命 , 都少不了学习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了知识并时常温习是很快乐的事情 。然而 , 在作者看来 , 这个解释是非常肤浅的 。
通过追本溯源 , 可以发现:“为学”的真义不是别的 , 正是知行合一 。也就是说 , 真正的为学之道不是求知识 , 而是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 , 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随后 , 作者又介绍了为学的四种方法 , 即学思并进、博文约礼、温故知新和一以贯之 , 而这也再次印证了之前所提出的“知行合一”这一观点 。由此可见 , 为学之道 , 学、问、思、辨、行是缺一不可的 。倘若最终没有落实到“行”上 , 那就是“知而不行 , 还是未知” 。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 书中的主题虽然看上去是彼此独立的 , 但实际上它们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像为学与修身 , 修身与孝悌 , 忠恕与仁爱 , 仁爱与义权 , 教育与为学……儒学之精妙就在于能够彼此呼应 , 又一脉相承 , 自成逻辑 。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老无所依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