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与“资治”:司马光与他的时代( 三 )


所谓“资治”,首先是士大夫的自觉意识;如何资治,当然关系到治理者的襟怀、见解、能力等 。《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北宋后期有人跟刘安世说:“三代以下,宰相学术,司马文正一人而已 。”刘安世回答说:“学术固也 。如宰相之才,可以图回四海者,未敢以为第一 。”也就是说,历代宰相中,司马光学术上确实很强,但是作为宰相,才干能力应该能够统驭四海,司马光可能算不上第一等的人才 。
司马光是一位注重纪纲、正派端方的人物,为人处事笃实精勤 。他的学术指向,在于经世致用;他关心国家盛衰,关注生民休戚,也注意是非细节 。他编修《资治通鉴》,不为褒贬好恶所拘,不逢迎不曲解,将严肃的考辨研究引入史学编纂 。他不仅关注历史过程,编修《资治通鉴》、撰著《涑水记闻》,也曾编修《书仪》《家范》;他对于礼仪轨范、名分次序、伦理道德的重视,都证明了他毕生关注的重点所在 。他心目中的“资治”,意义所及,不只在于政治、军事、国家财政,更在于“理想秩序”的建立 。在《资治通鉴》卷一,他就指出:“何谓礼?纪纲是也 。何谓分?君臣是也 。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可以说是忧勤惕厉,念兹在兹 。
现在可以看到存世的司马光尺牍、手稿,字迹端劲方正 。另外,跟他的仕履有關的有:日本熊本县立美术馆收藏了熙宁二年(1069)司马光充史馆修撰告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元祐元年司马光拜左仆射的告身 。
总体上看,司马光是北宋中期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苏轼称赞司马光“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诚心自然,天下信之” 。我想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
(摘自《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