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到极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穷到极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文章图片


穷人缺什么:表面缺资金,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事业缺毅力 。
感觉又是一个非我不能回答的问题 。因为贫穷于我而言,不是一个千里之外的形容词,而是我生命的关键字 。像皮肤外的痣,身体内的瘤 。我承认,我性格、消费方式和思考方式,都因此受困 。好在通过不断自我突围,它造成的束缚,已经越来越小 。
但之于母亲,她过了大半生的穷日子,紧张屈辱,不得放松 。她看遍白眼,渐而自我轻贱,乃至以后境况渐好,仍逃不脱思维的局限 。我母亲从前说,玲俐(小名)啊,以后嫁人别东挑西拣,别人不嫌我们家穷,就行了 。
贫穷的底层村庄
前不久,《长江周刊》为我做过一个专版 。访谈中有一个问题:出身农门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我说,更深切地了解人间疾苦,以及人性善恶 。
因为版面关系,答案展不开 。
我想说的太多了 。我所出生的村庄,几乎所有家庭,都被贫困这张大网所覆盖 。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户不愁吃穿,其他的,大多在贫困线上挣扎 。生存资源是土地,谋生手段是力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苦累贫病,不得停歇,但境况年年如一 。
早在童年时,我就对教科书上鼓吹的“贫穷是一种美德”,产生深深的怀疑 。因为我知道,贫穷不是美德,而是噩梦 。它除了让你羞耻、窘迫、短视、不自由,而且会将人性中的阴暗面,逐一催生、放大、膨胀,直至不可控 。因此,穷人的犯罪几率居高不下 。相比于富人,他们更可能冲动、残暴、仇恨、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
萧伯纳说:“当最大的危险,即贫穷的危险萦绕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时,安全——文明最重要的基石——是不存在的 。”
有一回闲得无事,回想了一下村庄里的人,发现参与过犯罪的,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而走在犯罪边缘的,更不必说 。
然而,不论如何折腾,多年以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生活质量都没有太多改观 。依然为钱发愁,依然不被尊重,而财富、见识与资源的多寡,横向比较起来,和父辈并没什么变化 。
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收支
和村里人一样,我父母都是农民,半辈子在土地上谋生 。白手起家,一穷二白 。到弟弟妹妹出生,我家全部经济来源是:四亩二分田,三亩地,菜园两个,猪两头 。
来算一下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能否利用这些资源活下去 。
四亩田,人手少,没钱买肥料,长势不旺,所以收成都很一般,亩产大概三四百斤 。四亩田加在一起,大概一千三四百斤 。种双季稻,双抢时节每天忙到夜深,累成狗,乘2,两千六七百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