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的早上

学作文的早上
文章图片

【学作文的早上】今天我本来应该八点就开始写字,但是打开电脑发现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案警方出了通告,看完之后觉得这个通告的写法很特别,不知道公众读了之后是什么反应 。于是一不留神就刷到了现在,把各种观点都看过一遍 。
所有的事情都会烟消云散,所有的事情也会卷土重来 。我想,在三五年后回忆这件事,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应该是公众的反应 。因为通告出来之后,居然是各方欢呼的局面 。按理来说,事情发生之后不同的人根据有限的事实,各自都有不同的判断 。有些人站在女职工的一方,认为她在职场上受到了伤害 。有些人站在男职工的一方,认为这是遭人陷害,或者别有隐情 。通告一出,有人高呼“犯罪事实成立”,有人鼓掌“果然反转了吧”,都觉得自己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
这让我很好奇,转回去又读了几遍济南警方的通告,终于找到了原因---起码是我以为的原因 。整篇通告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非常“干”,从头到尾都是在罗列事实,没有分析,没有判断,唯一做出的判断就是认为罪行成立 。几点几分,谁干了什么,按照时间顺序那么写下来 。因为案情复杂,有两个犯罪嫌疑人,所以分别罗列了两根时间线上的事实 。至于说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为什么要那么做,行为背后有什么逻辑,当时有什么想法,一个字都没有提 。
我觉得这是一种刻意追求的效果,这个通告没有把一个案件转化为一个故事,没有常见的“伺机报复”、“怀恨在心”、“觊觎已久”、“顿起邪念”之类的解释性语句,也没有把前因后果理清楚,变成一篇心理、动机、行为、结果都很通顺的文章 。事实上,通告里甚至还开着口子,并没有解释当事人为什么这么做,没有试图去建立行为之间的逻辑关联 。就是告诉公众事实,事实如此,怎么理解那是大家的事情,怎么去填空那是大家的事情 。也就是说,除了得出罪行成立的结论之外,通告没有输出任何其他观点,没有下任何判断 。
看到这样一篇通告,不同的人都可以根据其中罗列的事实去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各取所需的局面,人人都在自行填补情节和逻辑,人人都在单方面宣布胜利 。
这篇通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发现这的确是一种写作方法,而且是很不错的写作方法 。写作者总是倾向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给与其中每一个人以合理的动机,给每一个行为以合乎逻辑的理由,觉得好像不那么做就无法交付给读者 。董永因为清贫所以放牛,因为放牛所以偶遇七仙女 。因为偶遇七仙女所以偷衣服,因为偷衣服所以和七仙女结婚 。因为和七仙女结婚所以王母大怒,因为王母大怒所以人天永隔,因为人天永隔所以有了鹊桥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