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8篇( 二 )


(解说:学生已学习过《小石潭记》教师由文中佳句导入便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 。
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 。
②教师范读:补充注释 。
遁(dùn)隐:躲避、隐藏 。
斫(zhuó):砍伐 。
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 。
(解说: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用心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资料 。)
(2)疏通全文大意 。
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
②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 。
③群众解疑教师点拨 。
④复述主要资料 。
(解说:学生合作理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培养自学潜力 。互相质疑、解疑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 。)
(3)了解课文的资料与形式 。
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资料
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讨论解决:
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应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 。第2段写游西山透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 。
文章过渡自然 。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过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游结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 。
(解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了前面的反复诵读学生很容易明白主要资料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资料与形式的理解应提倡学生提出个人见解不要被老师的观点所左右 。)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资料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解说:教师先提出五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解答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用心思维 。问题的提出能够根据学生理解程度及时应变处理 。)
提示:
(1)本文中心资料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 。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 。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 。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