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8篇( 三 )


(2)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 。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情绪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 。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 。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 。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好处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
(3)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
(4)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 。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仍一切如故心中的压抑烦闷并未减少 。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愉悦不言而喻 。前后比较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
(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对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 。由“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 。高悬下望所见之山仿佛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 。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的感受 。我们自然如身临其境仿佛和作者一同饱览这高峻西山发出相同的感慨 。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之人格才更具感染力 。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二:
教学目的
1.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