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话改革( 三 )


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衣食无忧之后,更关注的乃“住”和“行” 。具体说就是“房子”和“车子” 。
先说“房子”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那个蹉跎岁月里,人们在憧憬共产主义美好生活时,往往用一句很形象的“顺口溜”来形容,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仿佛住上了楼房,用上电灯、电话,就是最好不过的理想生活了 。如果按此标准来衡量,“英特那雄纳尔”恐怕早已实现了 。住上楼房对于那时的人们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
从1978年冬季的拨乱反正,到1992年春天的东风吹暖,由邓小平掀起的这两次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更新,使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羁绊相继被拆除 。特别是邓公南巡讲话以后,神州大地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江南北仿佛一夜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人们在埋怨街道常常被“开膛破肚”的同时,也充分享受到“三通”所带来的方便和温馨 。一时间,老城、新区、开发区,交相辉映,旧城、小区、别墅区,此起彼伏,单套、双层、小高层,错落有致;几年的光景,人们便纷纷告别了棚户、平房、筒子楼,住上了的宽敞明亮的通电、通气、通暖的楼房 。电灯、电话自不必提,有的还用上了宽带和数字电视,网上购物已成为足不出户的现实 。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我市的各类生活小区遍地开花,竞相比大、比高、比阔、比美 。销售很是火爆,有的高档小区曾出现通宵排队领取预订房号的场面 。这一切的一切,使人切身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今,买套百十平米的房产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坐拥二三百平米的别墅对于高收入的金领、灰领、白领更是唾手可得 。
关于“车子”,手头有个资料:北京每月汽车购买量净增6万辆,尽管进京的大路修了四环、五环到六环,堵车仍然是市民头疼的事;“堵并快乐着”成为车友们的黑色幽默,为此,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堵”友联盟 。可见“堵”之厉害 。其实,堵车,不仅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通病,也是许多中小城市的难题 。在专家们喋喋不休地争论“家轿”“公交”孰优孰先的时候,“家轿”已然开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试想如果没有汶河大道的疏导,我们莱城的交通恐怕也不会像今天这样顺畅 。据悉,莱芜每天的轿车净增量达30多辆 。如果按此趋势发展下去,莱芜的堵车现象很快会成为进行时 。这也反映了当今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在吃好穿好住好的同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家轿” 。“考驾照了吗”正在代替“上网了吗”而成为新的“见面语” 。
如今,个人购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对于车位的“争夺”却成了烦心事,先入的占尽先机,后来者只能为有限的车位而发愁 。这也算是“成长的烦恼”吧 。在公交车、出租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十分便利的情况下,人们购买私家车已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代步工具,还有一种气派、显贵的成分在里面 。不管你开豪华的奔驰,还是甲克虫式的QQ,只要你手握方向盘,在马路上奔驰起来,那种有车的感觉无疑是最大的惬意和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