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小女孩》说课稿怎么写?( 七 )


4、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
5、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2、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
1效果 。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表现手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 。
如今的小孩子生活幸福,无法体会和感受当时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所以我把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教学重难点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 。除了理解内容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表达方法的习得 。美丽的幻象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虚实对比的写法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得比较少,所以,我认为本文的另外一个教学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
三、说教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小女孩的生活境遇 。
(二)“启发质疑法”
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生活境遇后,我出示最后一段并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对课文最后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
2死就等于幸福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读—思—议—写”结合法
对于这种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先思中交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我巧妙利用小女孩和学生自己对比,打开同情话题,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