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说课稿如何写?

《驿路梨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驿路梨花》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是彭荆风在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这一短篇小说,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一群人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独出心裁,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讴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立意新而深;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标题譬喻深刻 。
根据单元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本文学习重点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看看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弄清记叙的顺序 。同时,要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第二点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的其中一点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性 。
三、说学情
四、说学法
叶老说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务必启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动情、动心,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所以本课学习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五、说教法
1、依据课改的新动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本课教法采用师生互动法,朗读领悟法,迁移反馈法 。
2、采用上述教法的理由:
(1)师生互动法: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强调教学方式要开放互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叶老指出:“上课的活动,由学生与学生讨论或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 。应当讨论的都讨论到,须待解决的都得到解决,就没别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