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说课稿如何写?( 二 )


(2)朗读领悟法:叶老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指出:“讨论完毕以后,学生对于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都弄清楚了,就不妨指名吟诵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论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
(3)迁移反馈法:“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利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概括,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目的 。钟德赣老师在《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一书中指出:“根据控制论的反馈原理,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评价获得经验及行为变化的整个过程叫学习 。反馈存在于反刍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在不断反刍中要注意进行不断的信息反馈,老师要在课堂注意及时发出前馈信息,进行正确的导向,并及时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部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
六、说教学环节
(一)内容呈现,置身其中
多媒体课件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乐曲,投影与课文相关图片后 。让学生伴随乐曲快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让学生陶醉于美的氛围 。
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快速阅读课文,逐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速度 。
(二)问题情境
小说是以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艺术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篇小说依次写了哪些人物?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行文里主要以哪一句话贯穿全文?(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投放三个问题)
这一环节,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情节,理清线索 。
(三)交流对话,问题探究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话题二:本文构思的巧妙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这一环节设计的两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相机点拨 。通过这一环节,基本解决了教学目标的第二点 。
2、学生与教师对话
话题一:雷锋的名字在课文中只出现了一次,本文是用哪些内容或办法来表现雷锋的精神的?
这一环节设计由学生自主学习,向老师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也许学生提的并不一定是这一话题,教师可应用教学机智,相机而变 。
3、学生与学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