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反思( 二 )


二、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
现代儿童发展观指出幼儿是一个主体在主客体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构建知识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任何活动都应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共同的活动教师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则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双边的活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因此《纲要》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即与幼儿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
从前的学习大多是教师教幼儿被动的学习 。现在我把单方面地教师的活动变为教师和幼儿共同的活动 。例如在进行《服装与衣料》这个活动时我改变以往的那种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服装是什么样子是用什么衣料制成的有什么特点等方式而是将幼儿置身于一个服装店中通过让幼儿自由地看、摸、试中来发现来探索这些用不同衣料制成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是自由、自主、自如的探索、发现、和交流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 。再如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整个教育活动中幼儿一直是在自己玩纸过程中探索发现不同纸的特点特别是当幼儿把纸放到水里再进一步观察时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过程适当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探索 。活动结束后幼儿意犹未尽因为他们真正参与了活动在与教师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不仅仅是知识上的 。
三、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自我反思中成长 。
新的课程观要求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本突出幼儿为主体 。因此要求教师把视角由原来的注重教师如何教转向幼儿是如何学的上面来 。这样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变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观察记录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特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教师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虽然在工作中我一直坚持写观察记录但大多数是流于形式;因为工作的繁杂而忽视了对幼儿的细心观察总是等到问题发生了再去思考如何去解决 。我也常为自己找借口——忙太忙了 。在我学习《纲要》之后我才意识到“会观察幼儿”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有意识的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能力、需要和成长尽可能收集每个幼儿学习成长的信息并随时记录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对我来说也很重要 。渐渐的我发现原来孩子们的世界是这么丰富多彩他们是天生的研究者在时时刻刻研究着、探索着他们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 。通过写幼儿观察记录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泥鳅是因为它总是在水里窜来窜去 在探索后发现原来泥鳅不喜欢阳光;幼儿把保温壶上的水龙头手柄拿下来是想看看没有手柄水还会不会流下来;他们总是趁老师不注意用小棒将种植区的泥土挖洞是想学蚯蚓翻土……这些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其实正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如果不观察幼儿不记录幼儿的行为不加以分析 。怎么会了解幼儿呢?便会失去许多教育契机这正是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课程 。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我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如《泥鳅的秘密》、《可爱的蚯蚓》、《水是怎样流动的》;在这些由幼儿生成的课程中我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幼儿展开互动学习 。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而且提高我观察记录幼儿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