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诗》怎么写?( 六 )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
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默写《饮酒》 。
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 。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 。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3.质疑字词 。
(1)虚词 。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
向:副词,渐渐 。
安:疑问代词,怎么 。
呜呼:感叹词,哎 。
(2)实词(活用) 。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
4.全诗段意 。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 。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
6.赏析 。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 。“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