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如何写?( 五 )


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 , 经济的高速发展 , 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 , 对竞争的膜拜 , 导致不平等的存在 , 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 , 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 , 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 , 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 , 精神、道德的危机 , 教育的危机 , 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 。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 , 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 , 重养生 。儒家重修身 , 讲修齐治平 , 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 。佛家主治心 , 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 。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 。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 , 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 , 即:以人为本 , 天人合一 , 刚健有为 , 贵和尚中 。这个概括大体上说是对的 , 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 。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 , 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 , 何为人;二 , 怎样做人;三 ,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 , 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 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 , 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 。佛教传到中国 , 逐渐被中国化 , 这种中国化的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 , 印度佛教的般若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 。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 , 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 , 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体现者 。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 , 句句直指人心 , 颇能启迪心智 。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 , 夏有凉风冬有雪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 , 压的自己喘不过气 , 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 , 不必庸人自扰 , 要有平常心 。
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 , 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 。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 , 更重要的是 ,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 , 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 。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 , 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 , 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古往今来 , 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 , 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 。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 , 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 , 到哪里去?”、“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体现在何处”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 , 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