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怎么写?( 八 )


(二)转变教学理念 , 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 , 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 , 及时转换教学角色 , 在课堂中以“引导为主、教导为辅”的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 , 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 。例如 , 在教学武术相关内容时 ,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前 ,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课下收集和归纳自己感兴趣的“武术”知识 , 并将与其相关的图片或文本资料带到课堂上 , 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师还应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剪辑 , 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导学生学习 。在课上 ,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阐述已获取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 并简单发表自己对武术的想法和认知 。其次 , 教师将准备好的导入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 , 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展开交流讨论 。在学生讨论时 , 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其中 , 但不能针对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偏差或遗漏点给予消极负面的评价 , 更不可采取直接制止的手段终止其讨论 。在学生讨论完成后 , 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成员综合讨论结果 , 以简短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 , 并使用现有的图片或文本资料加以佐证 。再次 , 教师要以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部分为线索 , 带领学生实践学习武术的相关技能和技巧 。最后 ,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挖掘课前出现偏差的原因 , 并再次生成简短的报告分享给其他组人员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 学生能够始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 ,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 , 并运用实践学习检验理论知识 , 运用理论知识深化实践操作 , 最终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运动水平和实力 。
(三)挖掘个人差异 , 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多方原因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 , 这些差异不仅来自家庭背景、教育资源 , 也来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 是使学生出现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 , 因此 , 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 ,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 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和评价 , 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 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处于积极进步的趋势[2] 。例如 , 在教学“长跑”这一内容时 , 教师要充分发挥差异化指导的价值 。长跑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 也是推动学生快速发展的重要部分 。因此 , 初中体育教师在引导学习能力、运动能力、感悟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进行训练时 , 要关注他们的综合性发展 , 在该层次学生对某一环节内容进行反馈时 , 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 , 鼓励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 , 逐步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 并在此基础上阶段性地推动学生逐步在单位时间中增加跑步的长度 ,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感知到体育运动与自身发展间的密切关系 。针对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感悟能力相对欠佳的学生 , 教师要注重基础性内容教学 , 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 , 教师要鼓励他们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跑步水平 , 并一起探究他们在该阶段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 如“跑步姿势错误”“呼吸方法不正确”“身体生病”等 。在寻到阻碍该阶段发展的问题后 , 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 进而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 。此外 , 在统一训练的过程中 ,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保有共性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发展 。比如 , 对于喜爱球类运动的学生 , 教师可以加大该部分学生的球类训练比例 , 让他们能够在满足自身喜好需求的同时 , 得到教师系统的、规范的、准确的动作和技能指导 , 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 , 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 并要求学生在身体的允许范围内充分完成基础训练 , 从而让学生的基础运动需求得以满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搭建情感沟通的桥梁 , 进而使学生在教师差异化的帮助下 , 切实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 并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趣味 , 进而形成自主探究、自主运动的良好意识 。同时 , 教师在进行差异化指导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 , 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模式 , 使初中体育教学向更高效、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