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反思怎么写?( 五 )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面对瑟,触物生情(抑或看见、想起锦瑟的典故灵感来),引出一个思字;思之思之,引出一个“怨”字 。——“无端”两字悄悄地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幽怨与坚守 。由此可见,五十弦的锦瑟兴中有比,是该诗的核心意象,诗人用它自比,感叹自己德才兼美而不为世用 。而思字则为全诗之线索,统领全篇:忆以往,思现在,待将来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鹊 。沧海明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中间两联承首联无端二字透露的矛盾继续展开,抒写了心中的矛盾与抉择,徘徊与坚守 。——也曾想(迷)像庄生那样超脱尘俗,高蹈世外,但又一直摆脱不了像望帝那样坚守春心直至泣血“托杜鹊” 。春心,既喻高尚的人格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坚守,也指美好的理想及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在这里,蝴蝶是自由快乐的象征,杜鹊是坚贞痛苦的化身 。晓梦的另一解是青少年时代的美好理想,既与下句残酷的人生现实构成强烈的对比,又突出了自己执著坚守理想的痛苦 。两解均通 。沧海遗珠之悲常常袭来,而暖玉生烟之喜却盖而胜之 。在这里,诗人又以沧海遗珠和蓝田美玉自比:明月之珠和蓝田之玉虽被埋没,但它们的光影宝气总是掩盖不住的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沧海月明珠有泪中包含明月(即夜光珠)的典故,与月的圆缺无关 。《李斯柬逐客书》中就有垂明月之珠之语 。《史记·龟策列传》则说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 。李白在《齐有倜傥生》(《古风》其九)中也有过此典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善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诗中的鲁连是鲁仲连,战国齐人 。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持高尚气节 。游于赵国,恰遇秦军已经击败赵军四十万,又围赵都邯郸,魏国大将新垣衍欲令赵尊秦为帝 。鲁仲连以利害说服新垣衍合力抗秦,终于击退秦军 。平原君欲封官,不受;赐千金,亦不受,飘然离去 。《战国策61赵策》、(《史记61鲁仲连邹阳列传》)与鲁仲连不同的是,李商隐这颗明月之珠始终未能出海 。诗人把明月珠有泪写成月明珠有泪是为与下句日暖玉生烟对仗而倒装 。诗人遗憾于被埋没的社会现实却不甘于被埋没,坚信自己像蓝田之玉,虽近不可见而远或见之,期待后人发现珍惜 。(这是追忆)一一于是,巧妙地过渡到尾联收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到现实,寄望将来)待字表希望,可是或许能有之意,不是反问 。如果要反问,改用岂待不是更好?诗人用可待而不用岂待,正表现了充分的自信 。诗人的思想是矛盾的,但矛盾中有抉择,徘徊中有坚守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鹊是幻想出世和坚守入世之矛盾的形象化,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沧海遗珠之痛苦和玉暖生烟之自尉之矛盾的形象化 。(这两句也可合为一体解:我像沧海之遗珠、蓝田之美玉,不为人知,不为世用,然而却辉映沧海,气暖蓝田 。)而最后一联则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我的这一生抉择与坚守,将来可待成追忆(理想),只是当时(现实)巳惘然(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欣赏) 。换句话说,尽管现世的人们对我的抉择、追求与坚守惘然不理解,但是后来的人们迟早总会追忆而理解的 。在后三联的三对矛盾中,望帝春心托杜鹊、蓝田日暖玉生烟和此情可待成追忆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当然,可待作岂可解亦通,但同样透露出企盼与祈求:我多么希望将来有人能追忆我的这一份情感与执著,可是现在(当时)的人们都不理解(惘然),怎可希冀将来?这样解释,同样反映了心理上期待追忆和岂待””追忆的矛盾,只是由乐观变为悲观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