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四季

人生中的四季
文章图片

2019年·秋
长排的物理楼坐落在玛珈山上,如一座信号塔俯视着远处碧蓝的渤海,好多条爬坡山路蜿蜒通向这里,初秋里行人气喘吁吁 。已经是暑假末了,午后的山上空旷无人,太阳把地面烤得发烫,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慢慢沿着斜坡朝物理楼走来 。
他背着双肩包,黑色的帽子压得很低 。距离上课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他独自前来在此备课 。
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物理楼的这堂数论课只在暑假进行 。讲课的这位老人是张益唐 。人们知道他,大多是因为2013年那次闻名世界的天才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以及他背后那个从落魄的打工者到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的传奇故事 。在那以后,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终身教授职位 。每年暑假,他会来中国待两个月,把自己研究的高等数论带到中国课堂 。
今年暑假,他先是在北大待了一个月,那是他的母校;接着去山大,国内数论专业最强的高校之一 。高等数论的精髓当然不是在一两个月里可以讲完的 。每年回到中国的课堂,张益唐更重要的目标是找到那些真正热衷于此的聪明学生 。这些年来,他亲手带的学生其实不多,在圣巴巴拉分校,他正式带过两个博士生,一个来自越南,一个来自印度 。
他是学生眼中真正的大师 。每当博士生陷入那些繁复冗长的计算时,导师张益唐总能立即辨析出“最关键的那一步” 。有时候,他的指导时间短到不超过10分钟,倒不是因为他忙,而是每次问题摆在面前时,他总是能以最尖锐而精准的目光直击问题所在,按学生的话说,“像一位精确度无与伦比的世界级外科医生” 。
而且,这位“外科医生”的大门常常谦虚地向同事和学生敞开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会待在数学系位于南楼6楼的小办公室里,没有沉重的教学任务,没有科研压力 。他一待就是一整天,大多数时候,面前只有一支笔和一张纸 。
他享受这样安宁的日子 。首先,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清静世界,并且,做一名数学老师也是贯穿他一生的课题 。他常说,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是在北大度过的 。在北大的未名湖边,在俄文楼里,20多岁的他作为数学系的一名年轻助教,在黑板上写下公式,引导着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学弟、学妹,用微积分的方法把一个东西一直对半分,去证明它最后是否无限趋近于零 。
1999年·冬
他的脚早在多年前扭伤了,是在美国东北部下雪天的树林里 。那时候,他是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一名临时讲师,租的房子在距离学校13公里的小镇上,没有电脑,只有一张床垫 。每周7天,他乘坐校车到办公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