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反思怎么写?( 六 )


四册141页“古代戏曲鉴赏”)可是我们今人阅读《窦娥冤》等元杂剧时 , 对其语言仍然感到相当陌生 。面对《窦娥冤》时 , 同面对《促织》一样有着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与障碍 , 但还是有区别的 ,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 中国古代戏曲与中国古代散文(文言文)、中国古代小说在语言上有着较大区别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阅读与赏析 , 可以从所积累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入手 , 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猜测字词句的意思 , 而且朗读时大多是可以朗朗上口的 , 能够从大体上去把握其内容的 。而中国古代小说即明清小说也是比较容易阅读的 , 因为其故事情节较强 , 即使是白话文言文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 相对中国古代戏曲而言 , 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 。而中国古代戏曲语言很多是当时戏剧家创作时期的特定口语 , 距离我们现今的口语时间太久远 , 并且口语有太多的变化 , 这是我们读者特别是高中生较难接受的 。不结合下面的注释是很难确切把握其涵义的 , 如《窦娥冤》中的“磨旗(摇旗)” , “糊突(混淆)”等 。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 , 率用古语 , 其用俗语者绝无 。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 。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 , 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 。此自古文字上所未有也 。”因此 , 在阅读中国古代戏曲时 ,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认为不好理解、不顺畅太拗口 。为此 ,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国古代戏曲时 , 该如何进行教学目标定位 , 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 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
第二 , 关于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 高中学生知之甚少或者不甚熟悉 。中国古代戏
曲里面的人物名称具有明显的时代口语特点 , 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古代戏曲常识 , 是无法准确把握其人物角色变换的 。同时唱词的唱曲人也是变化的 , 学生有时甚至弄不清楚哪些曲词是由哪个人物角色来演唱的 。特别是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人物角色名称以及戏曲样式区别较大 , 高中生若没有把握这一方面的戏曲常识 , 是较难实现阅读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的心理转变 。当然 , 戏曲所传递出来的故事也是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的 。但是戏曲其情感思想可把握 , 而其戏曲艺术形式及唱词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却是难以驾驭与把握的 。只有深入鉴赏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 , 才能领悟其艺术魅力及深刻韵味 。从总体上说 , 中国古代戏曲远不及中国古代小说、散文、诗歌那样容易为高中生阅读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