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反思怎么写?( 九 )


文中窦娥三岁亡母 , 七岁离父 , 十七嫁人 , 十九亡夫 。她的一生可谓是与幸福无缘 , 但她丝毫也不怨天尤人 , 她积极乐观 , 她在第一折中唱到:我将这婆侍养 , 我将这服孝守 。本来像她这样的女子应该要活得更平安 , 可她碰上了张驴儿父子这样的流氓无赖 , 她与婆婆的冲突由此产生 。而张驴儿错把自己的父亲药死 , 又将矛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张驴儿想借此来胁迫窦娥 , 可刚强的窦娥却选择了“公了”这一形式 。本来以为到了官府一切都能得以澄清 , 可黑暗的官府无疑让苦命的窦娥雪上加霜 , 最终落得冤死狱中 。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与黑暗的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
而陈同学的发言也让大家耳目一新:
“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被杀了 , 而昏庸无能的官吏与无赖的凶手却逍遥法外 , 这是让人悲叹的原因之一 。而文章最大的悲哀之处却是当一个人有了能力 , 却已无法挽回悲剧的结局 。当窦天章能够为女儿谋求幸福 , 能够为女儿伸张正义时 , 可能见到的只是窦娥的冤魂 。”
易同学的发言则达到鉴赏的层次:
古代女子以贞洁敬孝为德 , 善良温顺为美 。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极有价值的东西 , 而文本中 , 主角窦娥便是这类女子的典型代表 。她年轻守寡 , 恪守贞洁 , 敬仰婆婆 , 在被张驴儿逼婚后 , 态度坚决 , 不肯相从 。在公堂上 , 为了婆婆不受罪 , 她含冤招供 , 然后血洒断头台 。本文写了一个具有许多优秀品德的女子 , 一步步被黑暗腐朽的社会所吞没却呼告无门 , 无能为力 。我觉得这就是本文最大最具震撼人心效果的地方 。
还有熊刚成同学则把悲剧的原因归于“三卖” , 他认为 , 就是窦天章为还债而卖掉年幼的窦娥 , 蔡婆婆为报救命之恩而“卖掉”想保持贞洁的窦娥 , 官府因为昏庸腐朽而“卖掉”想求公正的窦娥 , 让窦娥最终含冤而死 。他的概括精辟而独特 。
就在这样的对话中 , 学生不仅把握了人物形象 , 还很好地抓住戏剧的矛盾冲突 , 很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其中还有一位同学分析“悲”时谈到了窦娥的“三桩誓愿”的不可实现性来谈 , 而在点评中我顺势与学生探讨了作者之所以这样构思的原因 , 谈到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就在这样一个切入点的引领下一个一个得以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