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重建课堂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写法怎么样?( 六 )


第一 ,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不可取代的基本任务?
第二 ,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及其内在关系结构? 第三 ,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展开、进行的独特内在逻辑?
三个问题的内在关联和指向 , 又可以合成一个问题 , 即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人为活动 , 是由被策划者认识了的人类需要所造就的 , 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就是对有效实现这些需要的活动构建的合理性的认识 。因此 , “如何认识”就成为我们对教学过程提问的基本方式 。
心得体会:
叶谰教授的《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引发了我的思考 。让我对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做法有了重新认识 。我经常问自己 , “这样做 , 费心费力 ,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什么?”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 , 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 主体性教育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 。我们已经开始重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 , 但是在很多时候 , 我们还是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环节完成课堂教学过程 ,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 缺乏生气与乐趣 ,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 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如何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的几段文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 围绕教学内容 , 共同参与 , 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 , 产生交互影响 ,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能以“人”与“物”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模式来认识 , 否则 , 就会陷入把“一方”当作“物”来操作的危险 , 而是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性的模式来认识 。”
“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 , 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 , 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