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设计怎么写?

七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属于事理性说明文 。作者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 。本文使用小标题的方法谋篇布局,把较为复杂繁多的内容条理化 。文章分四个板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初三学生对科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内容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生对说明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章的科学内涵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2.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
3. 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
4. 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资料、图片
2、教师准备: 教学图片、多媒体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