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八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 七 )


教学重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干具体事 物或形象中 。
课时安排
l课时 。
教学步骤
1.简介文体及作者 。
“说”(见前文)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称《韩昌黎集》) 。
2.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
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马说》教学设计6》 。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
②才美不外见(
外见: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
③食( )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3.教师范读全文 。
4 学生朗读课文 。
5阅读课文并思考:
①课文的中心与层次
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
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 。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
6重点朗读第3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

《马说》八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


《马说》是传统名篇,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篇目之一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杂文,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体现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 。托物寓意,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将深刻的寓意体现在具体的形象中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 。
教材选入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的阶段,而由“读字音”——“读文意”——“读文情”的逐渐深入课文的朗读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 。
2、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实词,但对文言虚词积累不够 。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
过程和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 。
2、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