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教学反思如何写?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 。今年我做为国培2坊主备人之一,经过三次备课两次上课,顺利完成了坊主吴老师交给的任务,现在将这一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教材中不仅有文言文还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在备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大意,让学生根据每一句大意去找对应的文言文句子 。学生看到这样的要求,高兴劲儿立马就来,太简单了 。不一会就高举小手,纷纷发言 。学生找出对应的文言句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找出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帮助理解课文 。学生们读了白话文大意后,和文言文进行对比,一读就懂,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常常佩服古人有才,这么多的意思竟然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到位,倾诉清楚,激起学习的兴趣 。
二、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
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 。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 。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 。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找出我读的和他们读的不一样的地方,问题一提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学生心中一亮:“原来老师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感情 。三读,读出感情 。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感悟到寓言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
三、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 。
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 。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班内展示等形式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 。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
不足之处:时间分配上有点前松后紧,造成后面讲故事环节展示学生稍微少了点 。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大同镇永红小学 陈汉强
走进这篇寓言故事,当我和孩子们共同写完课题后 。我问孩子们“守株待兔”这四个字单独讲怎么来理解这几个字 。比如“守”字怎么理解?几个孩子举手都说是“一个人在田里干活…… 。”出现这个结果是孩子们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所致,换个位置思考则是我我还没把孩子的思绪抓住就已经在提问题,是自己之责 。随后我让“守”字跳出课题,我写在了黑板的右边 。这次得到“守”为守护、守着之意 。最终课题理解为“守着木桩等兔子 。”